当前位置:
基于1H-NMR的复合应激勃起功能障碍大鼠模型血清代谢组学及药物干预的研究
来源:中国男科学杂志2019年第33卷第2期 | 作者:艾孜孜·热合曼,刘凤霞,斯依提·阿木提,刘文娟,阿地力江·伊明 | 发布时间:2019-02-16 | 6 次浏览 | 分享到:
本研究旨在通过1H-NMR技术分析复合应激勃起功能障碍(ED)大鼠模型的血清代谢组变化,并探究伊木萨克片的干预效果。实验选取150只雄性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ED模型组和伊木萨克干预组。结果显示,ED组大鼠血清中多种代谢物表达量显著改变,涉及能量、氨基酸和脂质代谢紊乱,可能通过诱导炎症、氧化应激和内皮功能障碍导致ED。伊木萨克片干预后,部分代谢物表达量恢复正常,表明其可能通过调节代谢紊乱促进ED恢复。研究揭示了复合应激ED的潜在发病机制及伊木萨克片的作用机制,为ED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摘要 目的 检测复合应激ED大鼠模型血清代谢组变化与伊木萨克片的影响,研究其发病机制与药物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正常雄性大鼠150只,随机抽取30只为正常对照组(N组),余120只为造模组,通过环境雌激素样饮食联合冷刺激干预20周建立复合应激ED大鼠模型(60只),后分为复合应激ED大鼠模型组(ED组,30只)和伊木萨克片干预组(Y组,30只),干预2周后,采用1H-NMR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代谢组变化。结果(1)ED组较N组大鼠血清中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亮氨酸、胆碱、谷氨酰胺、丙酮、缬氨酸、γ-氨基丁酸、丙酮酸、谷氨酸、柠檬酸、肌酸、牛磺酸、蛋氨酸、天冬氨酸表达量降低;乳酸、丙氨酸、乙酰乙酸、氧化三甲基胺、B-葡萄糖、胍基乙酸、13-呋喃糖表达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Y组较ED组大鼠血清中乳酸、丙氨酸、氧化三甲基铵,p-葡萄糖、胍基乙酸、B-呋喃糖表达量降低,VLDL和胆碱表达量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合应激ED大鼠模型出现能量和三大物质代谢紊乱,而伊木萨克片干预后可能通过纠正代谢紊乱进而抑制炎症、氧化应激和内皮功能障碍等机制,促进ED的恢复。

关键词:复合应激;勃起功能障碍;代谢组学;核磁共振

doi:10.3969/j.issn.1008—0848.2019.02.002

中图分类号: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