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学位论文】热感赛比斯坦颗粒治疗咳嗽的系统药理学研究
来源:大连理工大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
|
作者:葛健
|
发布时间:2023-06-11
|
24 次浏览
|
分享到:
本研究采用系统药理学方法探讨热感赛比斯坦颗粒治疗咳嗽的作用机制。通过建立成分数据库,筛选活性成分,并预测靶点,构建“化合物—靶点”网络,分析其与咳嗽相关靶点的关联。进一步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分析、靶点组织定位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揭示其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机制。分子对接实验验证了部分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的结合能力。研究结果为热感赛比斯坦颗粒治疗咳嗽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推动民族医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
摘要
咳嗽是一种保护性的呼吸道反射动作,引起咳的原因很复杂,范围很广。西药可以有效地治疗咳嗽,但不能增强或调节呼吸系统的功能。作为维吾尔医学的主导药物,热感赛比斯坦颗粒(RGSBSTKL)与呼吸道疾病作斗争已有数千年历史。它能有效地清除异常的胆液质,缓解咳嗽和化解痰液。然而,揭示和明处方活性化合物、点和复杂机制的相关研究仍不多。本研究通过数据挖掘共收集了RGSBSTKL中12味中药的715个化学成分。在对药代动力学特性进行选后,保留了233个活性成分,并确定了相应的 352个潜在靶点。使用GeneCand 以及TTD数据平台对咳嗽相关的靶点进行收集,共得到1067个与咳嗽有关的靶点。与RGSBSTKL活性成分的点相比较,保留了103个共同的靶点。网络分析表明,这些靶点与抗炎、平喘、止咳、抗呼吸道感染相关。在 PPI网络中,几个靶点如AKT1、MAPK3、IL6、VEGFA、TP53、TNF、PTGS2 和JUN有很多联系,说明这些靶点的主要作用是治疗咳嗽。基于BioGPS数据库评估了PPI网络中节点度值前50的靶点在人体不同层次的器官组织的分布以及其RNA表达水平通过通路富集分析,我们发现RGSBSTKL主要作用于三个通路来治疗咳,即PI3KAkt、甲型流感和百日咳通路。最后,利用Autodock Vina 软件来实现候选化合物与核心靶标蛋白的分子对接,并对分子对接结果进行详细分析。综上所述,本研究对RGSBSTKI治疗咳嗽的药用成分和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咳嗽;热感赛比斯坦颗粒;系统药理学;分子对接;维吾尔族药